近日,山西省工信厅、吕梁市联合举办“山西省氢能产业链链上企业协作配套签约会”,一次性签约16个项目,涵盖制、储、运、加氢及氢能源应用等多环节。在“煤都”走向“氢都”的路上,产煤大省山西又进一步。瞄准氢能产业的不只是山西一地。《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到“十四五”末,形成集制备、存储、运输、应用于一体的氢能产业集群,总产值力争达到1000亿元。
陕西加快编制《陕西省氢能产业发展规划》,拟支持榆林等地建设规模化副产氢纯化项目,形成2个到3个千吨级燃料电池级氢气工厂。山东规划到2030年,全面建成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氢能产业发展高地……记者了解到,多个煤炭产区抓住“氢”机遇,正在主动谋突破。
山西拥有全国最大的焦化产能,煤炭炼焦过程得到副产品——焦炉煤气的含氢量约为60%,年可提取氢气140亿立方米。加上煤制氢技术成熟、成本较低,为布局氢能带来先发优势。据悉,该省已将氢能列为“十四五”规划的先导性未来产业、首批十大重点产业链之一。
作为全国最大的独立商品焦炭和煤炭生产企业之一,山西美锦能源率先尝试。“去年7月,我们在制氢端有了新突破,焦炉煤气变压吸附制氢项目建成投产,全年生产的高纯氢气可满足5600台公交车、8000台物流车或2200台重卡满负荷使用,每年带动碳减排约18万吨。在此产量下,还可以扩展氢气液化装置,提高氢气外运能力覆盖至邻省。”公司副总裁姚锦丽表示。
“煤”“氢”互动在更多产煤地展开。据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管委会氢能产业发展中心主任赵瑞介绍,该基地已形成氢气产能247万吨,占全国产氢量的7.5%,其中煤化工产、用氢总量达到240万吨/年。
现阶段可为氢能供应兜底在刘峰看来,“互动”更有着兜底意义。“氢能是二次能源,依赖电解水或由化石能源经转换获得。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本就困扰着我们,现阶段仍需依靠资源比较丰富的煤炭制取氢气,否则氢能供应可能出现无米之炊。”
刘峰列举了一组数字:当前,我国氢产量达3500多万吨,其中仅高温炼焦和低阶煤分质利用中低温热解副产的氢气就接近1000万吨。加工成高纯气供汽车使用,以投用在鄂尔多斯某露天煤矿的氢能重卡估算,每车每年跑10万公里,可供同类型车100多万辆;如果是家用小型乘用车,可供数百万辆。
“产业发展初级阶段,氢气需求量并不大,但便捷、低成本、稳定供应非常重要。在绿氢尚不具备条件的阶段,不妨将煤制氢作为氢源其中一分支,这也是煤炭深加工领域发挥作用的一个有效窗口时机。”赵瑞提出,煤化工是氢能产、用量最大的领域,也将成为绿氢应用的重要场景。然而,绿氢耦合煤化工全流程的优化仍需研究。“要打通绿氢规模化应用于煤化工耦合的成套工艺流程,实现设备利用、能效提升、降耗减碳水平的最优化。目前,理论层面研究较多,尚无足够的实际操作数据验证绿氢替代变换、绿氧替代空分、酸性气体净化等环节的节能降耗量,从而设计出各系统的最优化匹配方案,这是重要技术需求。”
声明:本文章基于分享的目的转载,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公众号所有,如有涉及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予以核实并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