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燃料电池汽车(FCV)30年的丰田公司未来能否靠氢能源车改写新能源汽车的版图引人关注。近年来,丰田不断加大与中国企业的合作力度,希望借力中国市场的发展,推动燃料电池汽车的普及。 电动汽车市场风起云涌。日本业内专家指出,电动汽车虽然在减排等方面相对于汽油车存在巨大优势,但原材料短缺难以支撑大量动力电池的供应需求;与此同时,未来大量锂电池的废弃和处理对环境来说依然是一个悬案。从长远来看,以氢为能源来源的燃料电池汽车或将成为未来汽车行业竞争的关键。 丰田公司长期以来非常重视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发,始终认为行驶中不排放二氧化碳、不存在电池废弃处理问题的FCV应该是新能源汽车的终极目标。1992年丰田即着手研发燃料电池。2002年12月丰田燃料电池汽车在日本和美国限量销售,迈出了实用化的第一步。 2014年12月,丰田发布第一代氢燃料电池车型“未来”,被业界称为世界上第一台真正实现商业化的FCV车型。第一代“未来”保持着相对稳定的销量。由于丰田将“氢燃料电池系统”设计成可以普遍应对商用车、船舶、产业用发电等领域的通用系统,已有很多行业为了尽快实现碳达标考虑采用这一系统。不仅是轿车、卡车等商用车制造商,还有船舶及铁路等交通设备厂商,甚至工厂和商店也在考虑引进这一系统用于能源供给。 长期的积累使丰田在燃料电池技术方面独具优势,但影响氢能源汽车成败的因素太多,远比当年丰田靠技术实力雄霸混合动力车市场的情况复杂。尽管目前日本在燃料电池技术研发、多途径探索氢能生产及储运、打造氢能供应链、积极拓宽氢能利用场景等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整体来看日本仍面临新能源领域投资不足、氢能源汽车成本过高、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进展缓慢、网点分布缺乏便利性、氢能源价格依旧偏高等难关,这些都限制了FCV在日本的普及。 为了汲取在混合动力技术上曲高和寡以及最终其他厂商弯道超车转向纯电动市场的教训,丰田在FCV方面决定实施开放战略。2015年1月丰田就已宣布将与世界共享FCV技术,有关FCV的5600多项专利将免费开放。丰田希望借此带动更多汽车厂商共同参与,一起做大FCV市场。 在中国,燃料电池汽车的产业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已初步形成了涵盖宏观综合、财税优惠、科技创新、行业专项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体系,五大氢能产业示范城市群也已获批建设。为了尽快培育燃料电池车市场,丰田不断加大与中国企业的合作力度,试图通过在中国市场的批量生产降低成本,带动FCV事业的发展。 2020年8月,丰田与亿华通、一汽股份、东风公司、广汽集团、北汽集团共同成立联合燃料电池系统研发(北京)有限公司(FCRD)。去年6月丰田又与亿华通合资成立华丰燃料电池有限公司(FCTS)。前者侧重于技术研发,后者则侧重产品的生产与市场推广。 三菱日联银行的报告认为,今后丰田燃料电池系统的性能将继续大幅提高,预计到2025年丰田FCV的成本有望在第二代“未来”的基础上降低一半,与电动乘用车成本相当。在氢能源供给基础设施完善的地区,FCV的销量会大幅增加。此外,商用车、铁路、叉车等的动力源很有可能开始大规模转向燃料电池。...
Read MoreRead More
Author:SuperMaster
According to the "Nihon Keizai Shimbun" report on December 5, more and more people are beginning to worry that Japan, which originally used hydrogen as the main energy source for the next generation and was once a leader in the field of hydrogen energy utilization,...
Read MoreRead More随着越来越多的汽车制造商开始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宝马表示致力并计划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然而,与大部分汽车制造商不同,这家德国品牌认为氢燃料电池汽车将在实现这一目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当然还有电池电动汽车。引领潮流的是刚刚开始小批量生产的氢动力宝马iX5 SUV。几年前,它首次由2019年法兰克福车展上出现的i Hydrogen Next概念车预览。从明年春天(2023年)的某个时候开始,宝马现在正在建造的小批量iX5将在全球特定地区上街进行测试。 iX5基于该公司位于南卡罗来纳州斯帕坦斯堡的工厂生产的常规宝马X5,在德国慕尼黑的宝马研究和创新中心组装。从X5到iX5的转变包括更换一个全新的底盘,以可以放置下燃料电池系统的两个氢气罐,这两个氢气罐位于中型SUV的中央通道和后排座椅下方。 宝马表示,iX5的整个燃料电池-电动系统的总功率为374马力。该公司还表示,其整备质量与插电式混合动力X5相当,重约2.6吨。宝马声称iX5可以在七秒内从零加速到100公里/小时,最高时速为190公里/小时。欧版WLTP行驶里程约为500公里 。 宝马认为,燃料电池动力总成将为电动汽车无法满足需求的客户提供无碳替代方案,例如那些需要快速加油且无法快速充电的客户。该公司还认为,氢能将有助于抵消电气化面临的挑战,尤其是中型和重型卡车。据说该技术要解决的其他问题包括电网容量和可再生资源受到限制的地区。 此外,宝马表示,目前全球有40多个国家制定了氢能战略,并引用了自2020年以来加氢站的不断建设。目前,宝马iX5仅作为试点项目生产,但它可以为未来的宝马燃料电池汽车奠定基础。在类似的新闻中,本田最近宣布计划制造氢动力CR-V。只有时间才能证明燃料电池技术是否像宝马希望的那样可行。...
Read MoreRead More11月30日,谢和平院士与他指导的深圳大学/四川大学博士生团队在《Nature》上发表了题为“A membrane-based seawater electrolyser for hydrogen generation”的研究成果。 该研究首次从物理力学与电化学相结合的全新思路,建立了相变迁移驱动的海水无淡化原位直接电解制氢全新原理与技术,另辟蹊径,彻底隔绝海水离子同时实现了无淡化过程、无副反应、无额外能耗的高效海水原位直接电解制氢技术突破(即把海水当纯净水用,在海水里直接原位电解制氢),破解了海水直接电解制氢半世纪难题,可望形成中国原创的“海洋绿氢”全球新兴战略产业! 正如《Nature》评审专家所评述:“很少有论文能够令人信服地从海水中实现规模化稳定制氢,但该论文的工作恰恰做到了这一点。他们完美的解决了有害腐蚀性这一长期困扰海水制氢领域的问题,将打开低成本燃料生产的大门,有望推动变革走向更可持续的世界!” 绿色零碳氢能是未来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随着氢能爆发式增长,预计到2060年,我国氢气年需求量将达1.3亿吨,届时每年需要消耗约11.7亿吨电解用纯水。然而,淡水资源紧缺将严重制约“绿氢”技术的发展。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氢矿,向大海要水是未来氢能发展的重要方向! 但复杂的海水成分(约92种化学元素)导致海水制氢面临诸多难题与挑战。先淡化后制氢是当前最成熟的海水制氢技术路径,目前已在全球多国开展规模化示范工程项目。但该类技术严重依赖大规模淡化设备,工艺流程复杂且占用大量土地资源,进一步推高了制氢成本与工程建设难度。 上世纪70年代初有科学家提出了海水可否直接电解制氢呢?这半个世纪以来,美国斯坦福大学、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国内外知名研究团队通过催化剂工程、膜材料科学等手段进行了大量探索研究,旨在破解海水直接电解制氢面临的析氯副反应、钙镁沉淀、催化剂失活等难题。然而,迄今为止,未有突破性的理论与原理彻底避免海水复杂组分对电解制氢的影响,可规模化的高效稳定海水直接电解制氢原理与技术仍是世界空白! 谢和平院士提出了从物理力学与电化学相结合的全新思路破解海水直接电解制氢面临的难题与挑战,从而创造性地开创了海水无淡化原位直接电解制氢新原理与技术。 通过将分子扩散、界面相平衡等物理力学过程与电化学反应巧妙结合,建立了相变迁移驱动的海水直接电解制氢理论模型,揭示了微米级气隙通路下界面压力差对海水自发相变传质的影响机制,形成了电化学反应协同海水迁移的动态自调节稳定电解制氢方法,破解了有害腐蚀性这一困扰海水电解制氢领域的半世纪难题(已申请专利:CN2021110197054;CN114481164A;CN2022110704439;CN2022110748884;PCT/CN2022/128225)。 与此同时,研制了全球首套400L/h海水原位直接电解制氢技术与装备,在深圳湾海水中连续运行超3200小时,令人信服的从海水中实现了稳定和规模化制氢过程!此外,进一步开发了酸性和碱性固态凝胶电解质,以表明相变迁移策略适配不同电解质材料并有望伴随PEM和AEM电解技术迭代发展。同时,该原理技术可探索推广到多元化水资源(如河水、废水、盐湖等)直接原位制氢,为资源富集浓缩与能源生产提供多效利用新思路。 “海水无淡化原位直接电解制氢”融汇多学科理论,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原创性原理与技术突破,开辟了全球海水制氢的全新路径;该技术可集“海上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海水资源利用-氢能生产”为一体,可望形成无淡化、无额外催化剂工程、无海水输运、无污染处理的原位海水直接电解制氢全新模式,真正意义上将取之不尽的“海水资源”转化为“海水能源”!该技术未来可构建与海上可再生能源相结合的一体化原位海水制氢工厂,有望成为深远海可再生电力大规模开发的破局关键,加速推进形成多能互补的中国原创“海洋绿氢”全球新兴战略产业! 声明:本网站基于分享的目的转载,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公众号所有,如有涉及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予以核实并立即删除。 ...
Read MoreRead MoreRecently, the first hydrogen refueling station in Yunnan Province, Sinopec Yunnan Petroleum Corp. Lijiang Huancheng East Road North Oil Hydrogen Electric Service Comprehensive Energy Station successfully refueled hydrogen, officially equipped with vehicle hydrogen refueling capabilities, marking an important step in the green and low-carbon transformation...
Read MoreRead More近日,云南省首座加氢站中石化云南石油丽江环城东路北油氢电服综合加能站加氢成功,正式具备车辆加氢能力,标志着云南省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迈出重要一步。 记者了解到,这是中石化在云南建设的第一座集加油、加氢、充电、汽服、便利店为一体的综合能源服务站,日供氢能力达500千克,每天可为30辆以上氢燃料电池公交车提供加氢服务。 该站投入使用后将为丽江市氢燃料电池车辆运营服务提供有力保障,进一步推动丽江“新能源+电解水制氢”、氢能应用试点城市建设,助力打造“绿氢丽江”城市名片,对云南省加氢车辆推广示范、氢能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可再生能源,正逐步成为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之一。氢燃料电池车相当于自带氢燃料发电机的电动车,是目前氢能应用的主要场景,今后将在城市客车、市政环卫、工程建设、物流配送等多个场景得到应用。 近年来,中石化加快向“油气氢电服”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升级,目前已在全国建成83座加氢站,涵盖50个城市。此前,2021年8月,丽江市政府与三峡集团云南能投、中石化云南石油、云南省交投集团签署电解水制氢与氢能应用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携手推进加氢站项目建设。根据规划,中石化云南石油“十四五”期间将在云南省建成3座加氢站。 声明:本公众号基于分享的目的转载,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公众号所有,如有涉及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予以核实并立即删除。...
Read MoreRead More中新社阿斯塔纳11月8日电 据哈通社8日报道,哈萨克斯坦总理斯迈洛夫表示,哈萨克斯坦有能力成为全球绿色能源区域开发中心,未来将继续增加绿色氢能源生产与出口。他还指出,哈萨克斯坦愿与国际伙伴就气候问题开展广泛合作。 另据哈总理府网站8日消息,斯迈洛夫日前在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COP27)时指出,国际社会正面临气候变化带来的严重后果。为应对气候变化,各方应秉持可持续发展模式,并为此形成行动合力。他表示,哈萨克斯坦已准备好与国际伙伴就气候问题开展广泛合作。 斯迈洛夫表示,哈萨克斯坦始终坚定不移地致力于实现《巴黎气候协定》的目标。为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哈方已提出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同时在多领域实施减排措施。据他介绍,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约占该国总发电量份额的3%,计划到2030年将这一数字提升至15%。 “哈萨克斯坦有能力成为全球绿色能源区域开发中心。”他表示,哈方将继续增加绿色氢能源生产和出口,促进中亚向绿色技术产业过渡。 大会期间,斯迈洛夫还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就蓄电池组和绿色氢价值链领域合作签署谅解备忘录。 据哈通社报道,斯迈洛夫对此表示,欧盟是哈重要贸易伙伴,双方具有拓展投资合作和增加相互贸易额的巨大潜力。 文件的签署将为哈萨克斯坦与欧盟在金融和技术合作方面创造条件。他说,哈萨克斯坦拥有多样化的能源资源以及便利的过境运输能力,这对欧洲企业具有吸引力。 冯德莱恩表示,欧盟和哈萨克斯坦建立了牢固的经济联系,谅解备忘录的签署旨在发展双方长期合作伙伴关系。 她指出,如今正是加强双边合作的最佳时机,未来将加强在原材料、电池组和绿色氢生产等新能源领域开展合作。同时,这将推动全球绿色和数字化转型进程。 声明:本网站基于分享的目的转载,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公众号所有,如有涉及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予以核实并立即删除。...
Read MoreRead More央视财经 19 日报道,氢能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通过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制绿氢,可以帮助工业领域深度减排脱碳。国家发改委近日也表示要探索风光氢储一体化发展模式,推进氢能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试点示范进展如何? 在安徽六安,国内首座兆瓦级氢能综合利用示范站正在开展核心设备性能试验,服务冬季用电高峰,利用风、光等清洁能源发电制氢,1 标准立方米氢气制备仅需要 4.1 度电,制出的氢气压缩后储存起来,在用电高峰时,利用氢燃料电池发电。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清洁能源研究院副院长 饶建业:风光氢储这样一体化的措施,能够实现把随机波动的新能源变成相对稳定可靠的氢能。在辽宁大连,我国首个分布式甲醇制氢 - 加氢一体站即将投运,站内的分布式甲醇制氢系统主体装置占地仅 64 平方米,为国内加氢站选择低成本供氢技术提供应用示范。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林伟:我们把甲醇运到加氢站内,甲醇运输有点像汽柴油,通过分布式制氢装置,就能直接生产出满足燃料电池车直接使用的氢气。 在湖北荆门,国家电投的在运燃机机组近日成功实现 30% 掺氢燃烧改造和运行,这标志着国内已掌握一套完整的燃气轮机电站掺氢改造工程设计方案。 国家电投北京重燃荆门项目部副总经理 辛芳:在现役天然气机组中增加氢燃料来源,不仅能够有效缓解天然气用气量,保证冬季供暖安全稳定,同时具有积极减碳效应。 专家表示,我国 80% 碳排放来自于工业,而超过 80% 的氢气消费也在工业,未来氢能减碳的最大潜力来自工业领域。 声明:本网站基于分享的目的转载,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公众号所有,如有涉及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予以核实并立即删除。...
Read MoreRead More中新社西安11月20日电 (杨英琦 张一辰)第十六届中国新能源国际博览会暨高峰论坛19日至20日在陕西举行。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新能源业界领袖围绕“新时代新能源新技术”的主题,探讨了新能源产业的机遇与挑战,以期推动行业内高效交流与合作,助力企业创新与产业发展。在全球能源结构加速绿色低碳转型的大背景下,新能源产业正迎来其发展机遇。其间,中国西部地区的新能源产业发展当如何行稳致远? 在中国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熊敏峰看来,未来新能源发展前景更加广阔,同时新能源的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面临不少挑战。他建议各方积极参与新能源开发和建设,坚持创新驱动与技术引领,持续推动新能源降本增效,并加强国际合作,积极构建互利共赢的新能源发展格局。 陕西作为能源大省,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丰富。随着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方兴未艾,拥有天然禀赋的西部地区亦成为产业发展的沃土。 据统计,2021年陕西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水力、风力、光伏发电量合计339.47亿千瓦小时,同比增长20.9%,“绿电”占比提高1.2个百分点。 “全球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步伐加快,推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发展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现代能源体系,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全联新能源商会专家委员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李灿提出,要通过大力推进新能源先进技术、大规模新型储能技术、绿色氢能技术、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和先进核能技术攻关,为新能源发展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声明:本网站基于分享的目的转载,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公众号所有,如有涉及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予以核实并立即删除。...
Read MoreRead More三门峡升力成立于2018年11月18,今天是三门峡升力的生日,四载风雨四载情,在过去的发展历程中,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走,每一个脚印都有其特殊含义,每一步都值得记录。 01 运筹帷幄 [caption id="attachment_2162" align="aligncenter" width="2560"] ...
Read MoreRead More